邓佳驰谈管理(三):广州外贸行业发展的道与术(图文)

文 ︳邓佳驰,百思特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副总裁,华南咨询BG总经理,广州分公司总经理

2月18日,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正式出台。这意味着大湾区国家战略,正式从框架协议转为规划纲要,南中国5.6万平方公里再一次站在了经济发展的最前沿。

与以往不同的是,这次经济发展不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,而是较为彻底的融合。各种资源要素在市场中叠加,并发出极大的能量,形成涵盖2个特区、9个城市、7000多万人口的经济大网,大湾区经济将彻底质变。我们较为乐观的预判,大湾区整体经济增速将接近两位数。

如何抓住良机?

尤其是作为广州历史最悠久的外贸行业,怎样找到自己发展的独特路径,是大家最迫切,也最需要想明白的问题。

让我们先来看看国家对广州的定位。作为《纲要》明确的四大中心城市,对广州的规划是: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,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、综合交通枢纽功能,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,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。

我们理解为:广州的目标是建成国际大都市,主要依靠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两大核心竞争力,通过培育和提升,逐渐发展成科技教育文化中心。由于交通枢纽建设按规划和步骤做问题不会太大,而培育任何产业却是长期过程,所以广州前进的关键,必然会落商贸发展上。广州商贸,会迎来大发展,而外贸,这个广州商贸的明珠,也会大放光彩。

前景虽好,但广州还需忍过眼下的小难关。

我们来看2018年海关总署数据统计。

2018年,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0.51万亿元人民币,增速9.7%。其中,出口16.42万亿元,增长7.1%;进口14.09万亿元,增长12.9%;贸易顺差2.33万亿元,收窄18.3%。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,能交出这么一份成绩单,确实超出大家的想象。

而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7.16万亿元,虽然占全国外贸总值的23.5%,总量继续全国领跑,但增速回落至5.1%。聚焦广东省内,2018年外贸前三名是深圳、东莞、广州,外贸进出口总值和增速分别是2.99万亿元、增速7.0%;1.34万亿元、增速9.5%;0.98万亿元、增速1%。也就是说,广州外贸体量做到了全国的三十分之一,但在广东省内排名只有第三,全年基本没有增长。

拿上一年度的数据对比会发现,2017年广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9714.4亿元人民币,比2016年增长13.7%,其中,出口5792.2亿元,增长12.3%;进口3922.2亿元,增长16%。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影响有限,但对我们广州,影响却有些大了。欣喜的是,2月28日,商务部新闻发布,中美贸易谈判在技术转让、知识产权保护、非关税壁垒、服务业、农业以及汇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。相信不久大家就会看到比较满意的结果,中美贸易战将告一段落。

后贸易战时代,广州的外贸要道术并行。

2018年中美贸易战给我们最大的警醒,就是外部环境不再可长期预判,要时刻坐好迎接风浪的准备。尤其是我们广州的外贸行业,外部环境变化对行业的影响度很高,更需要在战略上保持弹性。

要找到生存之道:共生。

思想上有共生之心。我们认为,真正决定全球化贸易活动的关键力量来自于跨国公司,他们从企业规模、组织结构、流程管理、供应链等各个方面都是比较优秀和先进的,在不少行业是巨人般的存在,他们成功的要素很多,与所在国融洽并形成共生关系是关键因素。比如说我们的广州宝洁,有今天的发展壮大,和她积极的融入中国,与上下游企业形成共生关系有很直接的关系。而反观我们广州的其他外贸企业,大多数还处于“小而散,粗而不专”的阶段,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本就不强,而企业之间的竞争,更多的采用低价低质的方式,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壁垒。企业发展壮大,离不开向跨国公司这样的榜样学习,但更为重要的是,要从观念上有一个改变,改变过去恶性竞争的生存方式,转变到共生共荣的层面,彻底走出囚徒困境,进而聚沙成塔,这样才能在逐渐融合、成熟的市场中生存下来。

与伙伴行共生之实。大湾区经济区域的逐渐融合,将极大改变目前外贸的经济格局,行业之间的马太效应会显现,优势行业会更集中于优势城市,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重要,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会成为焦点。这就需要我们广州外贸企业在思想上彻底解放的同时,在行动上,要从固守边界到伙伴开放,从信息共享进步到信息融合,同步而不同质化,通过共同促进、共同激活,共同得到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实现的高水平发展。珠海的格力电器,在这个方面做得就很好,物流管理用MES系统(制造执行系统),使自己与外协厂信息共享,解决了交叉供应关系复杂导致的内部供应链管理难度增大,进而把生产配件能力强大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
同国家、城市共荣共生。外贸行业是受政策影响非常大的行业,中美贸易战,就是典型的政策影响经济。所以,我们要尽量找到政策的红利,进而才能和国家、城市一起成长,共荣共生。国家层面在广州推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,就是很好的模式,是共生的一个维度,市场的维度。从2017年3月启动的花都皮革皮具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,截止2018年11月,一年多的时间,出口超300亿美元,非常不错的成绩。我们还可以再深入其他维度,比如生产、销售、信息等环节,尽可能的在政府大力支持的方向有收获,通过平台优势降低企业成本,从而把资源集中到自己的优势领域,发挥好自己的优势。

要找准发展之术:提质。

行业提质,重在调结构。2018年,广州的外贸结构中,传统7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占30%以上,是贸易战中的重伤者。这一部分我们认为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比重还应该加大,尽可能在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有量的突破,特别是要对接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,尽可能利用好香港、深圳的人才资源。传统劳动密集企业要向政策导向的新业态新模式靠拢,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、跨境电商、保税展示等,争取在政府的政策优势和宏观调控下,找到出海口。

企业提质,在于用户体验。一个不能踏实做事的企业,呈现给顾客的是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,这样的企业是无法真正得到顾客信任的,更不会获得顾客的长久支持。所以,企业需要专注于专业性与价值创造,重点在品质、品牌、文化上用心打磨,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。比如说我们广州的服装业,过去搞了太多贴牌,也得到了野蛮生长,现在市场太饱和了,不能再这样干,只有转变思路,提高自主知识产权、自主品牌的比重,从而增强产品的独特性、不可替代性。

低附加值产品提质,在于开拓新市场。很多低附加值的产品,正向提质的空间可能不大,但反向提质的空间很大。正向提质是指不断满足客户需求,反向提质是不断寻找低需求客户,找到新市场很重要。我们的一位广州客户,主要做对美贸易,出口陶瓷类产品,一年营业额在500万左右,而且近几年越做越难。但2018年以后,市场调整到非洲,营业额猛增到2000万,预计2019年能达到3000万,市场增长达50%。所以,大家要跳出原来的格局看问题,原来美国需求旺盛,我们主要做他们的生意;现在非洲和中欧需求在快速增长,我们的产品要向在需求地走。要抓住2019年国家层面“拓展30个左右重点市场,提升发达国家市场,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”目标的契机,利用我们综合交通枢纽的大优势,进一步实现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,走出广州外贸的独特路径。